中国出现了一款新型倾转旋翼机股票配资证券,目前已开始试飞——至少就我们所知,这是中国第一款此类飞机。
网络上出现的中国新型倾转旋翼机试飞照片。
尽管该机仍然蒙着神秘的面纱,但它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对倾转旋翼机拥有浓厚的兴趣。尽管之前类似的中国倾转旋翼机通常是为了民用任务而推出的,但它显然具有军事用途,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扩大其在印度洋-太平洋的影响力,并控制中国南海。
目前,尚不清楚这款新型倾转旋翼机的名称及其设计机构,然而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该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以制造轻型飞机和直升机而闻名。
机库内的两架原型机。
最近这款新型倾转旋翼机的试飞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尚不清楚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其中一张照片显示,该机停放在机库中,另一架同型号的原型机就停在其正后方。
总体而言,这款中国倾转旋翼机的外观和基本配置与莱昂纳多AW609大致相似。采用上单翼布局,涡轴发动机安装在翼尖的发动机短舱内。发动机短舱配备一个螺旋桨推进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飞行模式和状态调整到不同的角度。
贝尔V-280“勇气”倾转旋翼机。
该机采用了贝尔新一代倾转旋翼机技术,总体设计与V-280“勇气(Valor)”类似,只是发动机短舱前部可以旋转,而不是整个发动机短舱旋转。据称,与此前旋转整个发动机短舱的设计(V-22“鱼鹰”,目前唯一现役倾转旋翼机)相比,该设计降低了复杂性,提高了可靠性和飞行性能。
中国设计的倾转旋翼机采用传统的T形尾翼,配备了方向舵。而AW609则没有方向舵,通过螺旋桨的差动来控制飞行方向。机身两侧各有一扇小门通往驾驶舱,机身右侧还有一扇更大的舱门通往客舱。三点式起落架可以收放,每个起落架上都有一个机轮。
202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四架MV-22B倾转旋翼机飞越澳大利亚。
就外形尺寸而言,这款中国新型倾转旋翼机似乎与意大利莱昂纳多AW609属于同一级别。AW609比美国V-22“鱼鹰”小得多,最大起飞重量为8.16吨,而“鱼鹰”最大起飞重量为23.59吨。
AW609配备增压座舱,高密度配置下最多可容纳12名乘客,而V-22的载客量是AW609的两倍甚至更多,具体取决于座位安装方式。“鱼鹰”还配备了机舱尾门跳板,空中加油杆,并具备吊运物资的能力。
莱昂纳多AW609倾转旋翼机。
AW609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配备副油箱之后,航程可达1850千米。有效载荷2.7吨,并配备舱门起重机,最大吊运重量270千克。
尽管AW609最初是为民用目的而设计的,但由于具有特殊的飞行性能,拥有明显的军事潜力,特别适合执行某些特殊任务。一般来说,倾转旋翼机尤其适用于执行军事任务,包括战斗搜索救援(CSAR)、特种作战、两栖攻击,以及人道主义和灾难救援。
军用版UR6000无人倾转旋翼机渲染图。
中国倾转旋翼机一旦公开亮相,很可能被称为一款民用机型,但其性能意味着,如果成功投产,肯定会引起中国军方的关注。
2024年底以原型机的形式亮相的UR6000大型倾转旋翼机也是如此,虽然该机同样声称为民用任务进行研制,但制造商官网上至少有一张UR6000渲染图带有中国军队的机徽。这款倾转旋翼机将加入中国日益壮大的固定翼无人运输机家族,兼具民用和军用双重用途。UR6000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9吨,与AW609大致相同。
珠海航展现场,中航工业展出的倾转旋翼机模型。
对于中国军队而言,这类倾转旋翼机似乎非常适合执行一系列任务,尤其是在印度洋-太平洋战区。它能够在没有常规机场的情况下,维持战区行动的能力。同时,中国军队还需要向偏远地区运送物资,其中当然包括中国在南海的前哨岛屿。其他任务区域可能还包括中国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存在争议的众多岛屿。
同样的需求也迫使美军重新思考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执行远征任务。对于中国军方而言,在这类地区作战是其军事理论的基础,这强化了中国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决心。倾转旋翼机可以从小岛上起飞,还可以部署到中国不断壮大的两栖攻击舰队,而这些大型舰艇将是搭载倾转旋翼机的理想平台。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仪式。
由于中国新型倾转旋翼机的机舱体积太小,无法取代目前为中国两栖部队提供强大空运能力的直-8/直-18中型运输直升机,而中国两栖部队的空运能力正在稳步提升,机队规模也不断扩大。海军版倾转旋翼机或许可以取代外形较小的直-9和直-20,执行部分任务。类似美国“黑鹰”的直-20正在迅速成为中国海军舰艇上的常备机型。小型倾转旋翼机的使用经验将提供非常珍贵的数据,为研制具有相同功能的放大版机型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架量产型AW609倾转旋翼机,降落在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空母舰上。
与所有倾转旋翼机一样,中国的这款设计兼具了这类飞机的优缺点。
首先,翼尖的螺旋桨确保了它具有类似直升机的垂直起降功能。螺旋桨旋转之后,其飞行性能,如飞行速度和续航里程将更接近传统的固定翼涡轮螺旋桨飞机。
但是,要确保实现相关优势,成本高昂,复杂设计和相关技术面临许多困难。我们都知道,V-22的服役之路相当曲折,现在V-22已经大批服役,出色的性能与并不出色的战备状态,以及一系列阻碍其服役的技术问题相互抵触。
AW609倾转旋翼机的VIP型机舱设计,可以对机舱尺寸有直观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AW609的研发工作已经持续多年,期间经历多次延期,还发生过一次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这反映出研制这类倾转旋翼机的巨大挑战。
与AW609一样,中国新型倾转旋翼机应当比V-22便宜得多。当然,它在综合性能,尤其是有效载荷方面,无法达到“鱼鹰”的同等水平。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V-22“鱼鹰”从一艘货轮上卸下。
目前,中国向外国销售航空产品越来越成功,但这类倾转旋翼机可能会更难推销。即使是经过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战检验的MV-22B倾转旋翼机,迄今为止也只获得了日本的少量订单。以色列、印尼等等国家也对“鱼鹰”倾转旋翼机表现出了兴趣,但尚未决定采购。
贝尔V-280“勇士”倾转旋翼机已经被美军采用。
贝尔公司另一款倾转旋翼机——V-280“勇气”可能会在出口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它采用了第二代倾转旋翼机技术,并且外形比V-22更小巧,价格可能会更低,同时仍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美国正在研制一些保密级别更高的倾转旋翼机。
珠海航展上的中国倾转旋翼机模型。
所以,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中国新型倾转旋翼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投入使用。这款原型机的亮相凸显中国对此类飞机的兴趣,它们无疑非常适合未来印度洋-太平洋潜在的大规模冲突中,可能出现的“跳岛战术”。据我们所知,作为同类产品中的第一款机型,该设计可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其他倾转旋翼机的研制工作,使其从概念走向现实。
译者按:
相信大家最近几天都经历了从“军迷”到“军盲”的过程,要知道,彩排中亮相的都是“现役装备”,也就是说已经经过了原型车测试、试生产、小批量试装、大批量生产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都没有任何泄密,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出现在网络上,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在平时注意保密,不要将看到的、拍到的发布到网络上,那些流量和短时间的虚荣带来的很可能是极其严重的后果。这篇文章中,美国作者表达的许多观点都有偏差,本人保持原状翻译给大家分享,并不代表支持或证实其观点。
通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